艺术夜校受宠,年轻人的美育需求得以安放-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音乐教育>艺术夜校受宠,年轻人的美育需求得以安放

艺术夜校受宠,年轻人的美育需求得以安放

发布时间:2023-11-10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媒体报道,近段时间,上海年轻人“下完班、上夜校”的夜生活方式在社交媒体中“出圈”。夜校课程丰富多元,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手艺,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有的课程甚至“60秒内全部抢光”。


“夜校”两个字,很容易令人联想到20世纪80年代。彼时,改革开放的春天刚刚开始,百废待兴,被耽误的年轻人学习劲头十足,而当时的全日制教育体系远远满足不了如此磅礴的学习需求,于是各种业余教育兴起。当然,那个时候市场经济才刚开始发育,这些业余教育体系也基本上都是政府主办的。学习的内容以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主,也符合那个时代的实际情况。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教育体系非常完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接近60%,除了官方教育体系,市场上的非学历教育供应也异常丰富。所以,“夜校”突然火起来,的确是有点异乎寻常。


其实,此番“夜校”能火起来,价格是一个关键因素,有说法叫“不敢相信现在还有这么便宜的兴趣培训班”。


理解年轻人追捧“市民艺术夜校”并不难。任何一个城市,周末到少年宫停车场看一下都能发现,那里挤满了比追捧“市民艺术夜校”的年轻人年纪要大一点的年轻父母,他们的孩子都在少年宫里学习各种科学、艺术和体育课程。而第一次接触少年宫的年轻父母,也会惊叹“不敢相信现在还有这么便宜的兴趣培训班”。


没错,少年宫也是主打一个公益性,物美价廉,不足之处同样是供给有限,每个学期报名时节,那种哄抢学位的场面,比超市里大爷大妈抢购特价鸡蛋要火爆得多。区别在于,年轻的父母们如果抢不到少年宫的课程,还能去社会上按市场价收费的辅导机构给孩子报课,而年轻人如果抢不到“市民艺术夜校”的课程,就无处可去了。


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为何没有看到成年人美育教育这一块的市场?市场上美育教育的主流,一块是针对未成年人的素质教育需求;另一块是针对学生的升学考试需求,至于成年人基于个人兴趣的需求,基本上是没有供应的。小朋友学习,是为了提高个人素质或是升学,有一个基本的投入回报的算计,而成年人呢?陶冶情操的需求显然是“非必要”的,而这“非必要”的需求,只有在“必要”的需求基本满足后,有了闲暇和闲钱,才会被提上议程。所以,为什么是上海开始流行?可能因为上海的年轻人收入水平更高,相对更有能力探索和追求这些“非必要”的需求。


毫无疑问,资本应该早就看到这一点了,之所以没有大规模参与,可以理解为这个市场目前还没有多少赚钱的机会,毕竟既有需求又有能力和意愿承担高学费的人实在太少了,所以资本对于增加供给动力不足。年轻人目前还是只能靠政府补贴的公益性的“夜校”来满足需求。公益并不是没有成本,甚至公益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只不过这个成本由纳税人也就是全社会一起承担了,相当于不上课的一大部分人在补贴上课的小部分人。

“市民艺术夜校”受欢迎,这是一件好事,一个年轻人有夜生活,至少说明他不是996一族,而夜生活不是喝酒唱K洗脚而是学习,那就更值得赞许。当然,如果感觉现在的夜校有点满足不了年轻人的需求,倒也不必着急扩张产能,等到真心想学习的人足够多了,市场自然会来满足他们。(南方都市报)

杂志期刊

2024年第3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