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音乐特色教学扎根课堂 吉他旋律伴学子成长-中国乐器协会
当前位置:
首页>
音乐教育>
惠阳:音乐特色教学扎根课堂 吉他旋律伴学子成长
惠阳:音乐特色教学扎根课堂 吉他旋律伴学子成长
发布时间:2025-10-16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作为惠州基础教育改革的探路者,惠阳始终锚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目标,跳出“唯分数、唯升学”惯性,以本土资源为根、实践育人为本,探索“五育并举”新路径。
惠阳目前年生产吉他约450万把,产量占全国40%以上、全球1/5,尤克里里销量更占据全球80%的市场份额。自2018年起,该区便依托这一产业优势,在中小学推进音乐特色教学,将吉他、尤克里里教学纳入音乐课堂、课后服务、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
左手按弦要轻一点,跟着节奏慢慢拨,咱们再来一遍《小星星》……” 在惠阳区淡水第六小学(下称 “淡水六小”)的音乐教室里,音乐教师罗文宝正耐心指导学生调整指法。教室里,30余名学生手抱彩色尤克里里,目光专注地跟着老师的指令弹奏,稚嫩的指尖在琴弦上跳跃,清脆的旋律回荡在校园里。
学生在吉他课堂上。惠报全媒体记者哈鹏 摄
作为淡水六小尤克里里教学的教师,罗文宝深耕该课程教学多年。谈及教学心得,他坦言“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会把课程设计得更接地气。比如从基础和弦入手,搭配《茉莉花》《童年》这些他们熟悉的儿歌,再用分组比赛、趣味闯关的方式调动兴趣。” 他说,乐器不仅教给他们技能,更帮他们找到了自信。
六年级学生兰珊珊是这门课的“忠实粉丝”。回想初学时的情景,她笑着说:“刚开始按弦手很疼,手指都红了,差点放弃。但老师一直鼓励我‘再坚持一下’,慢慢就找到了感觉。”如今,她已能熟练弹唱十余首歌曲,尤克里里成了她的“好朋友”:“写作业后弹一会儿,心情会变好;和同学合奏也更开心,现在还能表演给爷爷奶奶听。”
同样洋溢着琴声的,还有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的课后服务课堂。学校将尤克里里纳入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每天课后,活动室里都聚集着不少“小琴手”。七年级学生刘诗颖练习尤克里里已有一年多,她感慨地说:“以前觉得音乐离自己很远,直到接触尤克里里才发现,我也能弹出动听的旋律。”
为保障吉他教育融入校园顺利推进,惠阳区持续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专项弹奏培训,并定期举办区级中小学生吉他(尤克里里)展演,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各学校也积极拓展教学路径:除将乐器融入日常课堂与社团活动外,还结合六一儿童节、校园艺术节等节点,举办校级比赛与弹唱会;部分学校更与区吉他协会合作,组建“校园吉他乐队”,参与“吉他音乐广场”“百姓欢乐舞台”等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丰硕的耕耘换来了亮眼的成果。淡水六小、惠阳华附的尤克里里队伍先后参加惠州市中小学艺术展演,均获市级三等奖;惠阳区教师吉他队也在惠州市中小学教师艺术展演中斩获三等奖,校园吉他教育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如今,音乐特色教学已在惠阳全区铺开。各学校借助艺术节、春节晚会等平台,广泛开展吉他比赛与展演,并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公益舞台,实现从课堂学习到社会实践的跨越,真正让音乐融入成长,让琴声启迪心灵。(节选自惠阳发布 文 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范文燕 通讯员陈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