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成理事长在2023年乐器行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的讲话-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工作>王世成理事长在2023年乐器行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的讲话

王世成理事长在2023年乐器行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3-12-14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提品质  稳增长  激发科技创新强基兴业新动能

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 王世成

2023年12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事们、朋友们:家上午好!

北方已冰天雪地,南国正醉美秋色。岁末时节,大家相聚在我国最早经济特区之一的重要口岸城市——珠海,召开2023年乐器行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首先我代表中国乐协向到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事致以诚挚的问候!向珠海高新区领导和蔚科科技有限公司同志们,为筹备本次大会的精心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蔚科科技作为中国乐器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和中国电鸣乐器的领军企业之一,在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优、品牌创高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走在前列,特别在技术研发特色化和自主品牌国际化上独树一帜,为促进企业效益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承办本届大会,前期准备工作精细、精准,认真、高效,展示了以赵哲同志为代表的团队责任心和组织力,再次表示肯定和感谢。


本次会议,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的决策部署,认真总结回顾2023年行业科技创新和“创新融合年”工作成效,简要分析今年1-10月运行情况,系统表彰本年度在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方面取得成绩的企业和个人,组织相关新品项目的展示与评价,遴选几项产学研用合作项目路演并签约。会议还将围绕中国乐器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统筹谋划乐器行业2024年及“十四五”中后期全行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目标举措,印发《2022年乐器行业年度报告》。特别邀请了白春礼院士作《世界前沿科技发展趋势》专题报告,邀请了格力电器方祥建副总裁就《科技自主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介绍格力电器创新经验,还精心安排了两家高科技企业的跨界参观和名家专场音乐会,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借鉴提高、不虚此行。


第一部分  2023年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总体情况

一、科技创新方面

2023年,在中国轻工联的领导指导下,全行业贯彻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巩固和优化“两翼发力、六轮驱动”科技创新工作整体思路,围绕创新与融合各项工作出实招、求实效,体现了“五个进一步增强、两个进一步完善”。


1.调研与决策水平进一步增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年初,协会党支部根据中国轻工联党委统一安排,紧紧围绕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在务实践行上把行业调查研究作为重点抓落实。二月份和八月份两次组织为期一个月的行业调研活动,分别按照“四个聚焦”和“四个探讨”调研目标,分组奔赴全国乐器产业相对集聚的地区,深入企业、走进车间,了解数据、探讨市场,研判形势、支招献策。调研团队同志们先后到过16个省市,参与调研活动的产业集群10个,走访企业近130多家,专题座谈会议23场次,参与的企业290多家。在各调研组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行业调研综合报告5篇,针对国内外经济动态性恢复增长的客观形势,对全行业工作提出了把握“六稳”的具体要求,并特别就创新融合稳投资、精益管理稳品质两大核心要素做了重点部署。有关政策诉求多角度向有关部委作了重点反映和具体衔接,取得一定效果,正密切跟进。


2.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按照协会统筹布置和分会协调助力、专家委系统指导、企业创新机制配套的“三联动”原则务实推动,全行业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一步得到增强。据近期统计,全行业获得认定的科技平台46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8个、地市级6个、院校合作平台10个(不含18个企业自建平台);再加上协会与南京艺术学院共建的“产学研用合作基地”,以及今天下午签约的合作平台,总数达到68个,比上年增长23.6%。从科技投入方面分析,今年全行业企业综合效益波动很大,特别是传统乐器的效益下滑相对明显,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受到一定影响。近期协会对21家骨干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进行了抽样统计,虽然总量有所下降,但投入强度仍平均达到6.05%,比去年高出0.82个百分点,超过了年度6%的目标水平。


3.创新成果及转化率进一步增强。科技平台作用凸显,近2年来由科技平台申报并已发布的发明专利50个,实用新型专利407项,软件著作权55项,各类(各级别)产品与创新成果奖项75项,参与标准制(修)订35项次。协会积极组织并指导企业申报中国轻工业科学技术奖,今年推荐的14个项目初审全部入围,从项目创新性来看,科技含量显著提升,涉及数字化、智能化、发明类的项目就有10个,占到71.5%,专家组评审及终审工作正在推进中。同时,行业科研成果鉴定工作今年正式启动,乐器已实现零的突破。4月底协会与南京艺术学院合作,圆满举办了全国乐器学研究高峰论坛,论坛议题涉及乐器学理论、乐器史学、乐器声学、乐器产业研究等10多个专业领域;征集论文103篇,经组委会初审和专家会审,遴选了86篇论文录入论文集并推荐参与论坛交流活动;乐器行业提供了28篇科研成果论文,占总数的32.6%,而且这些成果都已经完成转化并进入市场。


4.创新产品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2023年工信部、轻工联组织开展的《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轻工第十批)》工作,乐器33项新产品通过初审;经过专家评审,15项新品入选,其中升级消费品7项,创新消费品8项,入选比例大幅度提高,分别比去年增长66.7%、75%和60%,分别占整个轻工行业入选总量和各分项的14%、14.3%和13.7%,初审和入选数量排名轻工各行业首位,对促进我国中高端乐器消费市场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第20届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期间,协会组织征集的“全球首发新品”大幅增加,63家企业研发的111件新品参与评选,涵盖了钢琴、民乐、电鸣等9大类乐器产品。经专家委员会评审,最终35件首发新品荣获“最佳新品”称号,分别比上一届增长40.5%和34.6%。在文旅部产业发展司指导下,中国乐协等单位共同主办了“多彩中国 佳节好物文化和旅游贸易(乐器专题)促进活动,旨在贯彻落实文化强国、贸易强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使命任务,推动优秀文化和旅游产品及服务走出去,促进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以“乐动中国,享受音乐”为主题,利用本届乐展全球化贸易平台进行展示推广。活动共计征集到37家企业的9大类80件精品乐器参与,经专家评审,70件产品入围展示,展示效果得到部委有关领导和与会各界朋友高度赞誉,并编辑成中英文对应的产品手册向全世界推广。


5.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成果统计,2023年度乐器行业累计授权专利2109项,同比增长45.1%,为历年之最;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两项达到1471项,占专利总量的69.7%,同比增长30.2%;涉及研究与创新类的专利739项,占总量的35%,同比增长53.3%。乐器行业专利创新水平再创历史新高。不仅如此,本年度软件著作权已有55件,同比增长37.5%,同样也为历年之最。


6.标准研发与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修订行业标准9项、国家标准1项,制定标准5项,其中《键盘乐器智能功能等级评价》、《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电子钢琴)》2项团体标准已正式发布。自去年下半年起,乐标委按照工信部科技司对标准复审工作的要求,分两批集中对实施5年及以上时间的行业标准进行复审,落实继续有效、修订、废止的计划,全面有序推动标准复审工作。加大了标准宣贯力度,特别是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宣贯,做到有计划、有重点的抓落实,5月份在长沙召开全行业理事大会期间,专门举办了《GB28489 乐器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专项培训班,确保全行业通晓、理解、执行。同时发动行业企业进行全产业链宣贯,确保供应商、配套商同步启动执行、同步消化库存、同步研发达标产品。


7.科技创新评价评优机制进一步完善。随着全行业科技创新工作逐步走向平台化、体系化、规范化,在行业专家委指导下,科技创新交流、推广评价机制也逐步完善。协会推动的旨在提升会员企业创新能力的各类奖项经过三年的修订、完善和优化,形成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细则、积分参数和积分统计方法。2023年共评出“科技创新平台”先进单位一等奖4家、二等奖7家、三等奖8家;评出“创新融合年”先进单位20家;评出“专利成果”一等奖3家、二等奖9家、三等奖17家;行业“科技十强企业”评出15家,涉及钢琴、电鸣乐、打击乐、民乐、管乐、口琴6个大类,可喜的是今年有4家中型企业也跻身其中,占26.7%,体现了全行业科技发展势头看好。


二、产业融合方面

1.产业链融合。按照“产、展、销、教、演、培”一体化融合联动的思路,全行业已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产业链融合发展新体系。“621 国际乐器演奏日”进入中国已经第八年。今年协会围绕“玩乐器,交朋友”这一主题,继续在全国范围内举办此项国际性的“全民爱乐”活动。全国共有129家联合主办单位参与,覆盖城市超过200多座,3000多场演出,直接参与人数近40万人次,现场观众超过300万人次,线上受众超过3亿人次,大大地超过了任何一届的规模,也反映出乐器市场的内生活力。另外,国际组委会面向全球主要参与国征集特色演奏项目,最终,包括中国在内29个国家的76所学校入选,协会推荐有10所学校入选。国际组委会高级顾问罗伯·盖斯特先生专门录制了视频向中国组委会表示感谢。我们今年的“国民音乐教育大会”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三天的活动,引起了国内国际音乐教育、出版、乐器制造、培训及相关行业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累计共有113场活动,156位演讲嘉宾,与会的1723名观众包括了体制内外、音教全产业链机构、全年龄段受众,其中琴行艺培人员占到50%以上,预计国外音教专家疫后参与会稳增。大会以“学乐器、为生活增色”为主题,分别以主题演讲、工作坊、专题论坛、互动教学等形式举行。本届大会成为了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涉及门类最广、内容最丰富的综合性音乐教育行业盛会。同时,与音乐艺术产业的融合已逐步浸润到骨干企业中,据统计,截至目前规模企业拥有自主艺培学校或艺术团(中心)的22家,琴行分会的头部企业发挥了示范和联动作用。从去年年底各种跨年音乐会以及有企业主办和联办的各类音乐会、展示展演、艺术沙龙、专业论坛等活动已突破200场次。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强,引导和挖掘了乐器客户群体。


2.产业集群融合。全行业11个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各有特色,政策措施各有千秋,都在集群的整体规划布局以及与产业全方位融合发展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围绕协会提出的持续建好“一平台六中心”的建议意见,各地积极出台特色政策,为集群做优做强融合发展保驾护航。江苏黄桥依托中国提琴产业之都”的优势资源,在打造好“绿岛”项目的同时,率先推动乐器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进展顺利,目前部分企业已入驻投产;还融合协会及各方资源,成功推进音乐教育“三进工程”,全镇中小学在校学生音乐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其中各类乐器普及率超过了75%;并连续7届承担6·21中国主会场开幕式任务;较好的实现了产业扩量、创新增效、音教普及、艺术惠民的产业融合良性循环发展。河北肃宁规划了占地1000亩的国乐小镇和乐器工业园区,健全产业链,为企业发展提供税收和减轻负担等方面的服务;该地区利用“中国北方乐器之都”和“互联网小镇”的双重优势,将乐器产品纳入“肃心匠作”区域公共品牌,在淘宝、天猫,建立肃心匠作臻选商城,创新发展线下体验、线上销售相结合的乐器“新零售”,乐器产品线上销售率增长到60%,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25%。河南兰考全力打造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县委县政府分两期建设了乐器工业园区,健全产业链。政府还出资将原有的一期乐器产业园改造成为“前店后厂”的新型产业园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与中国乐协合作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和音乐小镇建设,并精心组织“古琴制作大赛”、“桐花音乐节”等系列活动;“河南兰考百台古筝进央音”活动,弘扬传承了“焦裕禄精神”,焦桐的妙用慰藉了老书记、惠及了百姓,34家企业的产品精彩展示,央视全程录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江苏扬州围绕中国琴筝产业之都文化传承核心要素,着力打造中国民族器乐文化氛围和乐器类“非遗”产业,颇具特色、效果明显。贵州正安作为中国吉他之都,建设了A、B、C三个乐器产业园区,政府为入住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减轻企业负担,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吉他的发展为革命老区培育出特色产业,助力了乡村振兴。山东鄌郚作为中国电声乐器产业基地镇政府近年来持续培植“跨境电商平台”+“物流综合体”,在美国、英国等13个国家设立代理商21家,建立海外仓48个。组织50多家乐器企业分别在淘宝、天猫、抖音等平台开设网店、开设直播间。联手著名演奏家着力做足中高端文章。河北饶阳县打造“饶阳民乐”高端品牌,建立饶阳高端民族乐器精品展厅,培育和打造一批知名工匠和非遗传承人,为产业高质量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与技能方面的有力支撑。


3.国内外市场融合。随着乐器市场国际化程度日趋提高,协会引导全行业主动深化内循环融合外循环,走出了后疫情时期乐器行业创新品、拓市场,去库存、稳增长的新路子。在国内市场融合方面,第20届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1823家国内外企业携精品乐器参展,其中国际展商288家。本届展位面积12万平米,10大室内展馆和3大室外展区的展品和互动项目琳琅满目、精彩纷呈,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参展企业恢复到76%、展位面积恢复到83%,恢复性增长速度非常明显。另外,国内外企业以展团形式参展也逐步恢复常态,德国、意大利、捷克、西班牙、法国、日本等国均组织了国际展团,国内的扬州、正安、黄桥、确山、兰考、饶阳、肃宁、梅村等地都以产业集群的方式组团参展,产业影响大、品牌合力强。

在国外市场融合方面,协会始终保持与全球20多个乐器以及音乐制品的同业组织强化沟通交流,本着“平等互信、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促进发展”的原则,疫后强化国外朋友圈的拓展与扩大,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多边贸易与合作探讨,并就市场恢复增长与上海展会等事宜重点探讨,努力发挥好“民间大使”的功能作用。上海展期间,分别与美国国际音乐制品协会、欧洲音乐产业联盟及德国英国法国捷克等乐器协会、美国MIDI制造商协会、巴西乐器工业协会等国际乐器行业组织举行了专题会谈,并就各方共同关注的促进乐器产业发展、合力拉动展会经济、推动产业科技创新、保持各方良性互动等问题分别形成“上海共识”或合作备忘录。始终鼓励和帮助企业主动走出去,加速恢复国际市场份额和覆盖率,今年美国NAMM国际乐器展会上,协会积极助力,中国近百家乐器企业参展。贵州正安由政府统一组团,组织了45家企业参加了NAMM 乐器展会,并由政府负担40%的展位费和参展企业相关人员的费用,扩展国际贸易新途径。


4.地方协会互动融合。作为“中字头”行业组织,中国乐协始终坚守“为行业谋高质量发展、为企业谋竞争力提升、为协会谋公信力增强、为消费者谋美好生活”的初心使命,注重融合地方乐器行业组织的资源,聚合力服务于全行业。前年“三位一体”工作会议后,全国20多家地方行业协会主动与中国乐协沟通交流,部分地方协会还成为了中国乐协的团体会员,按照协会统一部署并结合当地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北京乐器学会有系统的开展古琴、古筝、琵琶、京胡等民族乐器大师课,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力;广东省乐器协会组织提琴、吉他制作大赛,举办国家标准宣贯培训班、系统推进乐器系统“工艺美术大师”职称评定,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市乐器协会围绕当前内销市场疲软状况,组织行业调研,召开专项座谈会,为长三角地区乐器产业把脉支招;江苏省乐器技术专业委员会致力服务于产业发展,在泰州黄桥、扬州、苏州、无锡等地都建立了以乐器特色为主题的市级乐器协会,形成特色化的集聚效益;深圳市乐器协会常年组织各类艺术展示、展演活动,并系统组织参与每年一度的621活动;在河南兰考、河北肃宁、天津静海、辽宁营口等几十个地区都形成了乐器行业组织的凝聚力,联动效果也在持续增值。


三、人才建设方面

科技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2023年全行业人才建设工作务实推进。一是职业技能培训、考评、鉴定机制逐步完善,重点推动了考评团队建设,全年开展督导员培训、合格发证11人;考评员培训、合格发证60人;裁判员培训、合格发证47人。为全面实施职业技能考评、鉴定工作打好基础。二是钢琴调律师专业考评鉴定工作,疫情后各鉴定站积极组织培训与鉴定,全年考评鉴定达663人次,比上年增长11%;截止到目前已累计完成钢琴调律师专业考评、鉴定10973人次。三是乐器行业11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工作自去年底全面启动 ,今年9月15日,人社部更新了2023版-技能类《国家职业标准编制规程》和申报条件,行业各编写小组均按新规程落实修订。截止到目前,已完成标准初稿编写和修订的有钢琴调律师、钢琴制作工、打击乐器、斫琴师、管乐器制作工和民族弹拔及拉弦乐器制作工。并酌情邀请人社部专家指导初审。四是乐器行业第二届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在珠江创梦园成功举办,来自全行业的40多位企业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进修。六位资深专家围绕乐器声学、材料学、数字化等领域精心授课,用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为乐器行业注入新活力。五是随着人才评价、评优机制的日趋完善,行业的人才评价、评优形成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细则。在专家委的指导下,今年协会共评出年度科技之星35名。止目前全行业科技之星193名,相信有这一批批科技创新精英与行家里手,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必将迎来新的飞跃。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乐器行业围绕全年目标,在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以及人才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是客观的,也是来之不易的,不仅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很大程度上也缓冲或对冲了行业经济下行的压力。2022年下半年以来,乐器行业总体处于低位运行区间,当前已进入触底回暖阶段,经济运行呈现出“三降、三增、双转正、两收窄”的特点。“三降”即规上企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累计同比下降21.28%,利润下降43.35%,出口下降5.31%(出口多元化、区域化特征明显,对美欧日出口下降,一带一路64个国家增长23、95%,RCEP15个成员国增长6、09%,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均增21、66%和5、48%),经济运行仍处于承压状态,在这个周期中,钢琴销售影响最大、政策性因素不容小视,协会正在专题调研起草“钢琴制造业调整、转型、升级的对策与思考”,组织研究乐器适老创新产品、课堂乐器创新产品、乐器与心理健康创新产品等市场化拓展专题。“三增”是指三季度环比二季度,营收增长24.52%,利润增长50.69%,利润率增长1.85个百分点,呈现出更多积极趋势,回升势头明显。随着政策持续发力显效,节假日需求释放、‘双十一’网络购物拉动、上海乐器展订单增加等,10月的市场表现相对积极,呈现“双转正”的特点。即当月营收同比增长156.09%,企业效益逐步改善,利润也出现了较大的增幅,营收和利润均为本年度首次正增长。在10月市场的拉动下,1-10月经济运行实现环比“两收窄”,即营收环比较1-9月收窄6.36个百分点,利润收窄7.04个百分点,乐器行业低位运行的趋势得到缓解。


面对现状,展望未来。2024一定是充满希望而又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之年,需要我们励精图治,承压前行,奋发才能有为!


第二部分 2024年科技创新与品质提升工作思路

同志们,纵观国内外形势与趋势,学习理解中感到:全球经济四个趋势明显,即进入快速加息周期,应对通胀大幅攀升;产业政策替代,政府对市场干预增加;全球供应链重构,本土化区域化明显;数字经济发力,成为经济对冲器稳定器。上海财大新模型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GDP增速为4.82%,消费增长4.90%,投资增长5.02%,出口降低7.60%,进口降低8.36%,CPI增长0.96%,PPI降低1.02%。专家分析中国经济新预期,工业全面见底回升;电商促进消费恢复;价格库存判断供求关系;三重加力叠加尚待根本好转。四个持续新举措将助推中国经济恢复发展,即持续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持续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持续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持续强化政策统筹落地。结合乐器行业的运行实际,深感政策的精准有力调控是经济恢复进程的关键!鉴于此,综合分析乐器行业发展趋势,五个特征走向明显:即市场敏感波动,总体走势向好;内需恢复慢热,外销多元提速;低端市场收缩,高端需求上扬;技创投入赋能,品牌优势彰显;娱乐取向明显,人均潜力巨大。


各位同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并要求我们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乐器全行业要落实总书记要求,始终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乐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按照乐器行业“十四五”规划总体要求,努力实现乐器行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新的跨越。


协会将2024年确定为乐器行业“创新与品质提升年”,把握“创新、融合,品质、品牌”主题定位,按照“构建科创新体系、优化融合新路径、提升品质新动能、塑造品牌新活力”的总体思路推动工作。


一、构建科创新体系

1.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重点推进行业企业科技平台建设,对现有市级以上平台按照研究方向分类整合,通过专业交流与项目合作的方式,形成平台联动效应,关键是推进科技平台出成果、见效益。2024年科创平台建设增幅要达到10%左右,特别注重国家级平台的申报和校企合作平台搭建,使其切实成为科技平台的主力军。对协会已认定的四个创新基地做好复评,同时优化行业创新基地评审标准,争取在新材料、电子音乐、大数据研究等领域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条件成熟的共建支持并认定授牌,目标是2-3家。抓好各平台的“项目、成果、评价”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倡导科技创新“成果导向”。2024年成果鉴定数量努力倍增、成果转化率力求超过50%、成果评奖增幅20%以上,科技投入综合指标保持增长(含研发与技改投入),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电鸣行业要力争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务必更好地发挥投资效能。


2.健全知识产权体系。要引导知识产权创新创意新模式,专利、版权、著作权、非遗传承、中华老字号、驰名商标等要统筹兼顾。2024年专利授权总量增幅要超过20%左右,其中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占比要超过75%;版权、著作权的增幅要超过20%。同时建议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内部管理体系,完善创新、申报、保护、使用、创效一条龙管理职能。2024年标准化工作围绕重点求突破。在标准研发规划上,注重国标、行标、团标的协调性,提高国际标准一致性比重;在规范提升上,着重探讨标准自身的科学性、严谨性、广泛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在融合创新上,关注新奇特、非遗传承、虚拟乐器、维修服务等市场,研发规范条例;在培优团队上,注重乐器品类的广泛性和新知识、新人才的扩增,新的乐标委委员要推动择优选拔制和末位淘汰制,到十四五末委员总数增加20%左右、分标委会新增1-3个。全年标准制修订总数保持25个以上的增量。标准的复审工作必须列为本年度重点任务,高质量完成。


3.数字转型联动体系。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乐器行业迫在眉睫的课题。随着电鸣乐器的普及、民乐电声化的推广、云音乐、云教育、虚拟乐器等产品问世,迫切需要传统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未来已来,不变则退。希望电鸣乐器分会、未来音乐专委会、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要联合行动起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协会共同研商转型思路,2024年上半年具体落实。这方面支持北京乐界乐与扬州软件园共建“民族乐器大数据中心”的做法,借力、借势、借资源,共同打造乐器行业数字化转型新标杆和整体“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有益探索,不断提高数字赋能的运用程度。


4.国际技术经济合作体系。乐器协会与国际同业组织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为加快行业产品全球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扩大中高端市场筑基培土。期待和推动行业企业在“十四五”后期两年中加大核心技术与创新人才的国际合作,在协会签署的中欧、中美行业等合作共识与备忘文件框架下,总结已有经验和做法,通过引进、合作、收购等多种途径创建国际技术经济合作新模式。


5.人才培育培优体系。加快实施技能人才的考评、鉴定、认证工作,按照人社部的新规程,鉴定总站要强化各鉴定站的工作规范指导。正在编写的职业技能标准、教材、题库抓紧在2024年上半年完成,并做好审定报批工作,成熟一项认定一批,争取年评价认证技能人才同比增加20%以上。充分利用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资源优势,组织好乐器行业第三届“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认真研究和推进与南京艺术学院合作的“首届乐器创意设计大赛”,让“新理念、新视角、新材料、新工艺”在高标准、高品质、国际化的精品乐器中充分彰显魅力。加大技能人才的评价评比表彰工作,2024年“科技之星”评选计划40人以上,“行业工匠”评选20人以上。围绕到“十四五”末鉴定总人数达到1.5万人以上、培育行业科技之星超过300人、行业工匠超过100人、轻工大国工匠达到和超过3人的目标,坚持高标准培育、严要求评选的原则,为实现乐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的有力保障。


二、优化融合新路径

1.融合产业政策驱动。要继续推动与国家相关部委和政策研究单位的沟通,对双减、艺培、综合素养测评等政策建议继续跟踪沟通落实,全方位关注、收集、整理、发布有关针对中小企业、文化特色产业、区域经济方面的各项税费、金融政策,包括国家和地方对知识产权、标准、著名品牌的激励政策。也希望全行业企业主动关心、关注协会的媒体平台,研究通晓政策,用活用好政策。


2.融合集群区域优势。协会要求已共建的11个产业集群所在地政府,科学定位和规划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加大园区的公共设施投入,有效调配各类资源,制定产业推进与扶持区域政策,助力产业恢复良性增长。协会将全方位配合各地政府和集群主体共同发力,推动集群内企业逐步回归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3.融合教演培全流程。每年一度的“621国际乐器演奏日”和“国民音乐教育大会”,要紧密结合国家倡导的全民艺术素养提升方针政策,注重广泛性、特色点与受众面,为扩大乐器消费群体助力,为实现“音乐成为生活刚需,乐器成为家庭配备”愿景目标服务,助力区域文旅经济发展。要继续大力推进中高端乐器“进大赛、入殿堂”策略,以跻身高端艺术教育和演出市场为切入点,不断开发和展示乐器创新成果,让中国民族品牌和高端乐器持续绽放出创新的风采,全面实施“扩大中高端乐器比重”的中长期规划。要规范加快社会音乐教师的技能培训、艺术综合素养测评工作,鼓励会员企业兴办的培训学校、艺术院团(中心)积极参与合作,扩大对会员企业的服务面。


4.融合产学研好资源。据统计,全行业中已有26家骨干企业与国内25所综合类院校、9大专业音乐艺术院校开展技术创新、人才培育等项目合作;有58位演艺名家、院校教授、科研专家、制作大师分别受聘在企业担任顾问或首席专家;协会也结合行业全产业链发展需要和会员企业的要求,先后聘请了多位教育家、科学家、演奏家担任副理事长等职,在行业创新中高端发展和“产学研教演培”融合中,已经和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行业要高度重视这难得的带动效应,用心用力架好产业链价值链合作的桥梁,让校企合作、名家加盟为乐器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内生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三、提升品质新动能

1.强化品质提升体制机制。围绕“创新与品质提升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协会将加强引导和指导,会同分支机构、产业集群、地方协会联手推动。各会员单位要主动配合,强化品质管理体制机制,有条件的企业可成立专班,按照PDCA工作法全方位开展工作。鼓励企业开展质量认证、QC班组活动,支持和帮助企业参与各类重要评价活动,比如省长市长质量奖、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争取政策奖励。协会将适时组织品质提升专项调研,推广先进经验,年底开展全行业评价。


2.激发中高端市场潜能。扩大中高端产品比重,提升全球中高端市场占有率,是推动“创新与品质提升年”工作根本目的,全行业企业要通过多种途径,加速中高端进程。品质是企业的根基,也是企业创新的重要保障,要通过对标对表国际高端产品和高端品牌,找准定位、努力赶超,最终实现高端化、高品质、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


3.优化服务品质新模式。互联网时代客观上已颠覆了传统的供需模式,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也随着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各种平台的诞生而更迭,营销链不断缩短,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企业需要更加重视服务质量的提升,从管理顾客预期到满足顾客需求的全过程都需要研究服务品质。体验式、沉浸式、顾问式各种服务方式层出不穷,但无论哪种服务新模式,能够抓牢市场、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就是好模式。希望引起全行业共鸣。


4.探讨行业组织服务机制。转隶后,依据中共中央社会工作部的总体部署,按照中国轻工联党委的具体要求,协会将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强化务实服务、强化规范运作、强化能力提升、强化持续发展”,全面优化提升服务机制,并紧紧围绕协会确立的“立足一个目标、突出二个重点、夯实三个基础、落实四个机制、提升五个能力、完善六大平台”工作总思路一以贯之、精心务实服务全行业。


四、塑造品牌新活力

1.不断完善品牌战略。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没有品牌,就没有未来。全行业企业要以“创新与品质提升年”为契机,务实推行品牌战略,完善品牌管理体系。要大力推进“三品”战略,以创新驱动增强品牌活力,以品质提升夯实品牌基础,以文化赋能丰富品牌内涵。


2.实现品牌创建体系化。要建立品牌创建体系化的机制,各单位对中国驰名商标、省(市)著名商标、中华老字号、非遗传承等品牌的创争要不断发力。2024年全行业申报入选工信部《升级与创新消费品指南(轻工第11批)》精品数同比增加20%左右,行业企业获得省级以上质量奖再增加2-3个,市级质量奖再增加4-5个。协会要重点关注和支持省(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2024年新增培育企业同比增长10%以上;积极配合地方工信部门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24年力争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


3.加速形成品牌国际影响力。面对当前国内外市场的波动性发展态势,全球乐器消费格局也随机而变,拼价格已成过去式,随之而来的是比品质、比品牌、比创新、比服务。全行业务必高度重视、快速应对,在优质产品与服务“走出去”的同时,带动名优品牌“走出去”,不断扩大中国乐器品牌国际影响力,推进品牌国际化。


4.互联网助推品牌建设。行业企业一定要务实了解、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当前互联网技术、理念对品牌建设的深度影响和新思路。全方位打造自主品牌的IP,并努力尝试充分挖掘公域数据流量,为我所用,助推品牌建设,积极构建强大的在线品牌形象。


各位同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现代化。乐器行业肩负着为提升全民艺术素养服务、为传承民族文化技艺服务、为扩大中国民族品牌影响力服务的历史重任,靠科技实现乐器强国梦想,靠品质赢得全球市场,我们责无旁贷,务必要充满信心、勇毅前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市场新趋势,科学研判产业发展策略,充分发挥“中字头”行业组织功能作用,精细服务、担当作为,扎实推进乐器行业“创新与品质提升年”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为世界奉献精品乐器,为人类奏响美妙乐章。

杂志期刊

2024年第3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