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新冠疫情前所未有地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重塑各国民众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制造业也未能幸免,全球生产系统的每个环节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疫情爆发初期,世界各国采取的防疫措施降低了全球对非必要产品的需求,许多工厂减产减员,以维稳企业现金流。后疫情时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内乐器制造企业积极改革生产体系,改变或扩大产品和服务,重新审视生产足迹,重新组织供应链网络。我们看到,这些积极转变正在促使乐器企业向着更加精准的智能工业化生产运营体系转型升级,并通过不断强化企业内外协同的能力与水平,以应对物流挑战和商业的不确定性。这些破局举措无疑为在疫情阴霾下的乐器经济注入强心剂,为提振后疫情时期乐器产业的发展信心。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特别策划2022乐器行业疫情脱困、转型升级典型案例推介专题,旨在激发行业创新发展的头脑风暴,为乐器行业未来发展提供创新借鉴与思考。
2022 年上半年,上海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高发,在史无前例的停工停产和严峻频发的疫情爆发下,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在成功改制的第二个年头,遭遇产供销节奏紊乱、市场停摆,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下行的超预期挑战。进入后疫情时期,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上海市国资委的指导下,“敦煌”乐器人以品牌建设和创新驱动为两翼,在实践中实施文化营销、创新文化产品、培育文化型工匠队伍,逆势推动中国乐器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能老字号品牌振兴,成为中国民族乐器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成为中国乐器行业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
建立健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激活集体经济、唤醒老品牌新活力
▲2021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成功改制
2021 年,历经西洋流行音乐大量涌入中国,民族乐器生产企业市场空间被压缩,生存环境面临严峻考验,以及疫情引发的地面经济停摆的阵痛后,敦煌乐器人未雨绸缪,为突破集体经济企业管理体制的束缚,建立健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激活集体经济和唤醒老字号品牌创新活力,在上海市国资委领导下,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顺利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制,通过引入上海红双喜集团、上海上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骨干员工成立的有限合伙企业持股,达到了“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益”的改制目标,成为深化上海市国资委系统集资集企改革、推动城镇集体经济和集体企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遵循服务老厂规范改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导向原则。上海联交所与专业经纪机构成立项目团队,梳理民乐一厂历史上“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助力公司建立和完善与员工的利益共享机制,增强员工凝聚力和积极性,为民乐一厂持续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用好存量,适当增量
推进产品质量提升激励机制
▲第122届敦煌杯琵琶制作交流现场评审会
回顾“敦煌”老字号品牌的发展历史,即使在改革开放后期,面对“钢琴热”“吉他热”“流行音乐热”,民族乐器生产企业举步维艰之时,“敦煌”乐器人依然没有忘记自身使命,企业在全厂范围内展开大规模技术培训和技能考核工作,《琵琶制作》《二胡制作》《大阮制作》《三弦制作》《京胡制作》《扬琴制作》《琴弓制作》《琴弦制作》等教材陆续推出,“敦煌”乐器人将宝贵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以文字的形式系统地记录下来,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科研技术基础。
▲民族乐器制作资料展示
2022 年,面对后疫情时期经济下行压力,“敦煌”乐器人展开逆势突围。公司年度新品开发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以现代设计理念,植入多种非遗技艺,推动民族乐器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2 上半年,公司共设计完成了2022-2023 年的新产品设计方案100 余款。创意新品涵盖共同家园系列、快乐星球系列、宝藏新见系列、大唐夜宴系列以及梦回敦煌5 大系列主题。在追求乐器设计创新的同时,“敦煌”乐器人严格把关乐器的音色品质,推出了敦煌典藏·鸣玉·名家鉴定琵琶、敦煌典藏·鸣玉·名家鉴定二胡,全面推向市场。
▲联名款“东西物语”系列乐器荣获2021-2022年度“上海设计100+
2022 上半年,公司通过激励政策助推产品质量提升,以“用好存量、适当增量”为激励原则着力开展古筝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并出台《古筝质量提升激励考核方案》,形成常态化的考核监督机制,推进提升古筝质量的各项举措抓到痛处、落到实处。
▲携手上海博物馆推出联名款十二花神系列古筝
在疫情封控期间,公司积极推进员工培训工作,组织技术装备部、供应储运部、生产管理部、各生产子公司40 余位员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适时开展质量管理培训会,扩展员工知识面,优化管理工具,抓实“质量建设年”。
▲第128届“敦煌杯”古筝制作交流现场评审会
文化营销拓展品牌建设
增强品牌与用户消费粘性
步入21 世纪以来,“敦煌”乐器人以品牌建设和创新驱动为两翼,在实践中实施文化营销、创新文化产品、培育文化型工匠队伍,推动中国乐器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民族乐器文化延伸到文史馆展、社会公益、文艺演出和教育教学等多个领域,努力让民族乐器文化“活”起来。
▲第五届“敦煌杯”中国二胡演奏比赛
在品牌文化推广上,“敦煌”乐器创办新艺云剧场,《想见你》《上海滩》《夜来香& 如果没有你》《万疆》《上海人民最想听到的声音》《旅行:土耳其小品》等暖心视频陆续上线,以趣味化的居家演奏视频,为封控在家的市民奉上国乐抗疫精神食粮,有效增强用户的品牌价值认同。
在市场拓展上,“敦煌”乐器人组建新艺民族室内乐团、创办敦煌艺术学校、开展“敦煌杯”“敦煌国乐”“敦煌之夜”“敦煌大讲堂”系列百余项活动,有力推动民乐市场发展。其中,第五届“敦煌杯”中国二胡演奏比赛有70 位来自国内高等音乐院校、艺术院团的一线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担任评委,评委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赛事特设日本、新加坡、北美海外赛区,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著名音乐家谭盾、日本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濑野清水、新加坡华乐团行政总监何伟山等国内外政界、艺术界人士特别向“敦煌杯”二胡比赛致以贺信。
▲2017年8月,联合主办 “首届澳门国际古筝音乐节”,开幕式2520人同台演奏“敦煌”古筝,创下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与此同时,“敦煌”乐器主动担起弘扬中国乐器文化的使命,走出国门,走进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国进博会,进行民族乐器展演活动,让世界了解、认知、喜爱中国乐器与音乐文化。透过多元立体文化营销模式,“敦煌”乐器有效拓展品牌在院校专业消费领域和海外消费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向海内外递交了一张国乐复兴发展的文化名片。
赋能老字号品牌振兴
构建可持续发展平台生态圈
面对后疫情时期的创新发展,上海民乐一厂有限公司表示,老字号、老品牌留存了城市记忆、寄托着城市情怀,对于如何持续激发老品牌焕发活力,发挥老品牌的溢出效应。公司将大力推进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产业链延伸,从实体经济向平台经济转型,布局音乐教学和配送平台、非遗文化传习平台、测试鉴定平台、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等四大平台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生态圈,着力打开公司发展的上升空间。
▲新艺民族室内乐团演绎原创民族室内乐音画剧场《廿四节气》
上海民乐一厂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振表示:“音乐教学及配送领域,公司将利用‘互联网+’整合民乐供需资源,开展民乐教学和演艺配送服务。非遗文化传习平台上,将把乐器制作相关的非遗技艺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效应。同时营造乐器制作、演艺、教学一体化的人才技能等级认定架构,形成可引领行业发展的产品技术研发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
面向未来发展,“敦煌”乐器人将在《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三年行动计划》指引下,建立更广阔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拓展‘敦煌牌’的国际影响力,全力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打响上海品牌的优秀阵地,推进上海“四大品牌”打得更响、传得更远、影响更广,使‘敦煌国乐’成为国际友人心目中的一张亮丽的中国民乐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