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成理事长在中国乐器协会八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上作工作报告-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工作>王世成理事长在中国乐器协会八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上作工作报告

王世成理事长在中国乐器协会八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上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2-04-12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理事会工作报告

——在中国乐器协会八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上

王 世 成

(2022年4月12日)

     

各位理事,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现在我代表中国乐器协会向大会报告理事会工作,请予审议。


    第一部分  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一年来,中乐协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国资委和中国轻工联党委要求,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中国乐器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指导,按照“科技创新年”工作整体安排,引导全行业实施“两翼发力、六轮驱动”,全力推进“四个一工程”,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和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实现了“十四五”平稳开局。


2021年,面临疫情影响、原料价格高居、外贸渠道不畅、人工成本攀升、市场需求不足等困难,全行业攻坚克难,抱团发展,保证了乐器行业在轻工领域率先止损启稳,呈现出“四增、一降、一升、两带动”的特点。“四增”即增加值同比增长13.40%,高于轻工业11.10%的平均水平;营收增长13.30%;利润增长21.70%,高于轻工业7.40%的平均水平;主营利润率6.74%,高于轻工业6.30%的平均水平。“一降”表现在利润总额同比2019年疫情前及两年平均分别下降6.26%和3.18%。“一升”特指规上企业经营成本同比增长12.76%。“两带动”即出口带动明显,增长24.26%,高于全国工业21.20%的平均水平;骨干企业带动明显,直报的82家骨干企业营收增长15.33%,利润增长37.60%。这些数字背后,凝结了全行业的辛劳付出,彰显了乐器产业的中国力量,为同事们、战友们点赞!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服务行业需求

2021年,协会与全行业一起,牢记初心使命,服务国家全局,紧密结合行业“十四五”规划,急会员企业之所急、同频共振、团结奋进,务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加大调研力度,增加沟通频次。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确定因素和企业困难增多等问题,协会先后多种形式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河北、江苏等20多个地区和珠江、星海、上民一、津宝、凤灵、金音等企业开展调研,并与天津静海,河北肃宁、饶阳,河南兰考、确山,贵州正安、福建漳州等地政府积极沟通,商讨后疫情时期乐器产业和集群发展思路,寻找解决困难、加快发展的有效路径。


——认真分析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去年一年间,协会就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先后商请中国轻工联多次、分别向工信部、发改委、海关总署、商务部、中财办、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等部委办提交了多项专题报告和专项请示,包括建议持续完善退税减税直达企业的快享机制,加强最后一公里的监控;建议稳增长政策分业指导分类施策;建议全面落实好乐器享有文化产业的普惠政策;建议将直接从事研发的企业中高端技术人才的培训费用纳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范围;建议加快实施进口旧钢琴税号管理,尽快恢复越南蟒蛇皮进口审批,严控哄抬芯片集成电路进口价格,提高乐器出口退税率等,上海海关已与协会沟通交流,有些建议已体现在出台政策中,有的正在跟进中。目前看,粤苏浙减税降费规模领跑、分别为1400亿元和1088亿元、900亿元,相应乐器企业受惠。协会还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对校外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今年初,就行业运行分析提出了八条政策建议,分别报送中国轻工联和有关部委。就推动乐器进校园问题,又向教育部体卫艺司提出了五条具体操作层面建议。近日,针对部分省市琴行和制造业艺培机构停歇增多带来的乐器产品销售受阻等问题,已向文旅部等部门提交专项报告。此外,协会结合行业实际做好政策解读并及时宣贯,今年共发布行业政策信息101篇。


二、强化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

2021年是“科技创新年”,协会从规划落实、平台服务和助推成果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


——完善工作体系,夯实平台基础。逐步形成了由协会和分支机构组织协调、专家委专项指导、企业落地推动的科技创新“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共建47个技术研发平台。其中,国家级1个,省部级25个,行业级4个,县、市级6个,企业级11个;三家企业获得“中国轻工业工业设计中心”;还有1个“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和3个“中国轻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评;全球业界新品首发活动,目前已有69家企业申报了104件兼具创新性、实用性和时代感的新品,数量超往届;年底的“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共征集了48项科创成果做了展示交流,在协会的官微和杂志给予全面推广,反响很好。


——抓好规划开局,强化项目落地。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规划五项重点任务、十个重点工程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如重点工程中,骨干企业的“声学品质共鸣盘”“数字音源生产线”“乐器声学评价系统”“碳纤维乐器产品”“高灵敏度簧片”“芯片研究”“多功能效果器技术”,信息化技术、智能化体系的导入等多项技术成功投入使用并逐步量产,增强了后疫情时代行业的发展后劲。


——加大科研投入,创新成果显著。18家乐器骨干企业完成累计技术创新总投入5.84亿元(其中:科研投入3.62亿元,技改投入2.2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5%,比2019年的4.69%上升1.81个百分点,也高于2020年全国轻工行业科技百强企业2.8%的平均水平。全年累计发布专利1301项,与去年持平,其中发明专利244项,占18.8%;行业共征集三级科技项目53个;9项优秀科技项目分获“中国轻工业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10个产品获评工信部“第八批轻工业升级和创新消费品”;3家企业荣获轻工业“十三五”科技创新先进集体,3名行业科技精英荣获先进个人;珠江“挑战者QC小组”和“工匠人QC小组”被评为全国轻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近年来,全行业“进殿堂、入大赛”品牌产品逐年增多,反映状态、提振士气。据不完全统计,止目前,乐器行业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有吟飞科技、长沙幻音、江苏奇美等7家,获得专精特新企业的有罗兰数字、乐界乐、库克音乐,乐海、威柏、铭仕、吟飞、泰山、四海等26家。


三、融合音乐教育,推动“三进”工程

2021年,在认真研究国家“美育工作”和“双减”相关政策与文件基础上,协会从乐器产业链延伸、产业空间拓展出发,结合已有音乐教育服务平台,通过有效组织音教融合活动,持续推动“三进”工程,进一步激活、拓展乐器消费市场。


——召开“新时代美育工作研讨会”。去年3月份,协会邀请吴斌、周海宏等教育专家和相关负责人、企业代表一起,认真研究政策内涵,客观研判艺培市场发展趋势,为音教融合平台的拓展把脉定向,大家在推动乐器进校园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上深入探讨,相互交流,思路上碰撞出火花,为加快乐器进校园的步伐,理顺了思路,奠定了基础。


——启动中国6·21国际乐器演奏日活动。去年的6·21,92家联合主办单位,182座城市,超过800家单位围绕建党百年,开展各类音乐演出活动2500场左右,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直接参与人数达到30万人,将这一大众化、公益性的全民音乐节日再次推向高潮,彰显了中国乐器日新月异的景象与成果,让更多人乐玩乐器。


——举办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以“新时代美育交响”为主题的国民音乐教育大会,得到天津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百场庆百年、大师课内容丰富、演讲精彩;理念、课程、方法、产品创新贯穿大会全过程。来自全国各地体制内外的喜爱音乐、乐玩乐器的朋友们现场听课超过5000人次。李妲娜、吴斌、周海宏、王宏伟、郑莉等音教大家的课程场场爆棚。三场京津冀联合乐团举办的音乐会和华夏未来音乐节奉献了一场场艺术大餐。最直接惠及厂家的举措是乐器留购,协会促成天津市教委、市关工委联合发文,为全市的优秀学生乐团采购乐器,采购金额达400多万元,联系学校(乐团)34个,涉及到11家企业的20多个乐器品种。


——加强社会音乐教师培训。协会依托行业专家委员会、音教大会专家团队,积极开展各类社会音乐教师培训工作。全年开展民乐、钢琴、打击乐、吉他、古琴等专业培训12班次,累计通过考核人数为343人,(目前已累计近3000人)。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天津市华夏未来文化艺术基金会共同举办了公益培训班,来自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省黄南州、甘肃省、河北省承德市,共50个县的80名基层音乐教师参加本次培训。参加培训的学员都表示收获很大,要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用到教学实践中,让音乐艺术启迪心灵、让乐器演奏激发活力。


——推动乐器进校园进课堂。协会一直在积极探索加快乐器进校园进课堂的可行路径与方式。与企业和地方共振效果明显,如浙江中泰竹笛、福建宁德口琴、江苏黄桥小提琴、广东惠阳吉他、广西小钟琴、河南新乡箜篌等,如珠江、得理、吟飞的电钢琴,敦煌、乐海的民族乐器,金杯、鹦鹉的手风琴,津宝、金音的管乐器打击乐器,柏斯、海伦、星海、海韵教育项目等与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了广泛器乐教学活动,有的还形成了教学特色。协会在上海展、在国民音教大会等多种重要活动中,植入了器乐教学内容,进一步宣传示范。其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将民族乐器作为选修课纳入课程体系,受到广大学生的追捧,这一模式也将在高校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四、加强基础建设,延伸服务半径

——分支机构工作。2021年,协会分支机构全部完成换届工作,新一届领导班子开始发挥作用。为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协会进一步完善了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并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包括牵头制定职业技能标准、编写教材、建题库、开展培训、组织专业活动等,强调协会和分支机构的生命力在于有质量的活动。协会还充分吸收行业意见建议,通过组织专家进行评估,拟增加“古琴”和“未来音乐科技”两个专委会,成立大会将于近期召开。协会全年共新发展会员56家,协会官微共刊发33家企业133条企业活动信息,精彩纷呈、分享互鉴。


——产业集群工作。2021年,协会完成了江苏省扬州市“中国琴筝产业之都”和浙江德清县洛舍镇“中国钢琴之乡”的复评工作。在中国轻工联的指导下,通过行业与地方政府共同培育,共建了河北省肃宁县“中国北方乐器之都”、贵州省正安县“中国吉他之都”两个新产业集群。目前乐器行业共有10个产业集群,对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扩大品牌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标准化工作。2021年累计完成制修订标准18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6项,国际外文版1项;同时还完成了2020年结转的20项标准的完善、审批、发布工作。国家标准中《乐器产品中多环芳烃的测试方法》和《乐器有害物质限量》两项标准填补了国际空白。


——职业能力评价工作。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中已列入的乐器行业9个职业基础上,协会2021年向“国家人社部”申报了“斫琴师”和“乐器设计师”两个新职业,专家评审已经通过,等待正式颁布。协会对目前9+2个职业的标准、教材和题库编写工作做了全面对接细化安排,委托相关分支机构严格按计划执行,务实推进行业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为培养一线的能工巧匠队伍提供了保障。前不久,钢琴分会和调律师分会联合在线上召开了“钢琴及键盘制作工”标准工作会。今年,协会将择机召开线下的“职业技能考评工作交流会”。


完成了第三届钢琴调律师职业大赛后续工作,3名选手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2名选手获得“全国轻工行业技术能手”,10名选手获得 “乐器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在行业相关科技人才评选工作中,已有轻工大国工匠2名,行业工匠27名,行业科技之星127名,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创新行家里手。全行业初步形成专家委、科技之星、能工巧匠相互映衬的科技创新人才新格局。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回望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形势,乐器全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勠力同心、拼搏进取、主动作为、砥砺前行,交出了一份担当奉献、高质量发展的满意答卷。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乐器协会向全国乐器同仁和关心支持乐器行业改革发展的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第二部分  2022年工作思路

各位理事,纵观2022年的宏观形势,全球经济处在一个供给冲击导致的滞胀局面,全球市场则受到地缘局势和增长前景不明的双重夹击,大宗商品价格近期都出现波动飙升的态势。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1-2月乐器经济运行和调研综合情况看,总体比较平稳、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企业经营持续承压、盈利能力下降、利润增幅下滑、风险挑战增多。统计数据反映,主营收入持平、利润下滑较大、利润率高于全国制造业1.1个百分点。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等指导方针。4月7日国务院召开的专家企业家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政策举措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指出要进一步加大纾困力度,制定和实施政策对各类企业要一视同仁,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4月11日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出台,乐器人要切实把握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旨在激发和培育国内市场的潜力,以自身最大的确定性来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全面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向强转变,更好畅通双循环,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


2022年,乐器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围绕行业“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要求,以“人才建设”为年度工作重点,继续以“两翼发力、六轮驱动”为抓手,按照“人才技能化、项目产业化、融合体系化、服务多元化”工作总基调,持续构建行业“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新格局,做强国内市场、畅通双循环,努力为国家稳增长做贡献。


一、融入国家战略,确保产业稳中求进

——理解中央精神,用足政策。政府工作报告对产业发展给出了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消费投资、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同时,为更好地稳定市场,政府还提出推进“放管服”改革;扩大市场准入;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等一系列举措。中乐协将结合行业实际,多方面助力惠企政策的落地,将调研反映企业诉求作为基本功,不断提高政策建议的质量和水平,提高跟进协商的主动性和沟通能力,努力为会员企业办实事,谋实招,重实效。


——应对下行压力,抗压前行。当前,乐器界如何应对复杂形势和内外不确定性?这是企业的必答题,会有多种个性化答案。我思考以为并建议企业家统筹考虑如下观点(七句话):挑战呼吁担当,信心即是黄金;坚守稳中求进,用足政策红利;加大科研投入,专注核心竞争力;品牌支撑发展、人才决定兴衰;控成本保现金流,精益管理增效益;做好数字化加减法,市场博弈智者胜;把握各类规则变化,巩固行业共同体。


——坚持创新驱动,夯实根基。坚定不移持续推动乐器全产业链向中高端转型。协会号召广大会员企业积极响应制造业“双碳”发展战略,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有效践行“三品”战略。目前,协会通过大量调研,初步梳理出行业的“卡脖子”技术六大类15个方面,理事会之后,将召开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并联系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争取在“卡脖子”技术上补短板强弱项,持续联合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加大科研成果鉴定和转化推广力度。同时,要务实推进数字化转型,积极建构数字驱动的新型价值链,逐步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型商业模式转变,并争取列入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要加大音乐教育普及力度,创造性推进“三进”工程、国民音教大会和6·21国际乐器演奏日活动,精准对接大众音乐文化消费需求,深化多渠道的开放合作,促进内外销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高效对接。


——展会服务升级,拓展市场。众所周知,作为全球乐器界顶级的商贸服务平台之一,上海展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为我国乐器产业的繁荣发展和走向世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球新冠疫情已经让美国NAMM展转为线上活动周,德国法兰克福乐器展在去年停办后,今年初宣布永久停办,上海乐器展去年也由于疫情影响而被迫取消。2022年的上海展,一定呈现出久违的亮色,将成为大家期待的盛会。组委会将依据做强国内市场、畅通双循环的要求,升级服务水平,助力企业多拿订单:将采购商组织和线下增值服务作为重点,努力把全球新品首发平台做好;策划组织院校、院团、政府、学校等相关部门采买团并完善线上国际采购平台;将NAMM论坛办出时代特色;去年线上音乐科技实验室云上乐器周增加线下展示;对20年来乐器制造业前辈、优秀参展商隆重表彰;策划统筹企业系列特色活动;“未来音乐节”作为展会新的亮点;运用多元化的线上呈现方式,将上海展延伸至全年,增设多次不同主题的线上交流活动,助推行业互通,聚拢专业人士,积极开拓终端消费市场等等,相信将给大家带来新的参展体验,希望和期待同事们朋友们共同给力,助推上海展会取得好收成! 


二、推进人才建设,巩固产业创新基础

今年确定为全行业的“人才建设年”,协会将多措并举开展各类人才培养,推动职业能力评价,促进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上半年,协会将与名牌大学合作举办“中国乐器行业领军人才培训班”,内容涵盖宏观形势分析、企业战略规划管理、市场营销与品牌创新、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乐器产业发展和音乐教育学等内容,还包含了对企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私董会”环节。二是下半年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专业引领作用,举办“中国乐器行业技术总监培训班”,内容包括材料、设备、工艺、声学品质、乐器设计美学等方面。三是按照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轻工联有关工作部署,结合行业实际,与地方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合作开展“乐器工匠学院”创建工作,并适时探索与专业院校探索委托培养、联合培养等模式;四是适时壮大行业专家委员会的队伍,进一步多维度发挥专家和大师的作用,本次理事会议增补顾问专家委员卞留念、杨军、赵瑞林同志等为协会副理事长,就是想强化创新引领和产业链融合;五是根据国家人社部要求,协会制定了工作计划,将职业技能考评标准、教材和题库的制修订与完善工作落实到分支机构、骨干企业,明确了主要起草人。全行业要增强人才培养的紧迫感、使命感,各职业能力评价工作今年要全面启动。力争到“十四五”末行业鉴定总人数达到1.5万人以上;六是持续培育,“十四五”末力争行业科技之星超过300人,行业工匠超过100人,轻工大国工匠超过4人,为赋能行业科技创新和规模效益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强化科教融合,打通产业供需瓶颈

回顾历程,协会2015年开始组织召开行业科技大会,2016年引入6.21国际乐器演奏日活动,2018年开始创立全球乐器新品首发平台,同年策划召开国民音乐教育大会等,这系列举措,目的旨在逐步实现“让乐器成为家庭标配、让音乐成为生活刚需”愿景目标和“扩大中高端产品比重”和“扩大音乐人口比重”两项工作重点,即助力全面小康中华软实力的增强,又从产业链价值链维度推动产业发展。今年将继续加大科技和音教工作力度,实现链条强势互动。


——优化整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特别关注国家将加快培育制造业优质企业相关文件精神。“十四五”期间,全国要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目前乐器行业已经有一个单项冠军,7+26个“专精特新”企业,要努力让专精特新企业在乐器行业多起来。此外,在中国轻工联开展的中国轻工业“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评价工作,骨干企业更要善于借势,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更多政策惠及。要着力打造科技市场化模式,发挥好“三级联动”科研工作体系的引领组织作用,对已创建的47家各级科技创新平台要强化管理和考核,坚持成果为王。支持领军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采取项目制的方式市场化运作,逐步形成有平台、有机制、有投入、有目标、有成效、有考核的科技平台市场化运营模式。


——深度融合,做大音乐教育产业。在“加强美育教育”和“双减”的双重政策框架下,研究市场发展新模式空间,积极推进乐器“进殿堂、入大赛”和“乐器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的目标,寻求产业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新途径。特别是在推动“进校园”工作方面,协会已经向教育部体卫艺司提出了工作建议,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在校企合作开展专用乐器研制、进校园项目认证推广等领域开展服务合作,完善乐器进课堂课程体系,促进音乐美育发展。在“6·21国际乐器演奏日”活动中,不断推动社会参演热情,同时在演奏方式和项目市场化方面力求有新的突破,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公益性与市场化融合的运行模式。国民音乐教育大会的内容策划要在选题与布局,以及展品的针对性选择上进一步做到精细精准,致力打造成品牌与品质融合的特色“会”“展”。


四、丰富服务内涵,促进产业科学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乐器协会始终注重把握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按照协会以“乐器成为家庭标配,音乐成为生活刚需”为目标的工作总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夯实产业基础,建立运行机制,充实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协会服务职能。


——机构集群工作。协会现有分支机构17个,包括新成立的古琴专业委员会和未来音乐科技专业委员会,在原有工作内容基础上,特别强调了职业技能评价的标准、教材和题库的制修订工作,以及科研平台创建,关键技术攻关以及音乐教育和文化推广活动等内容。10个产业集群,要从全产业链服务角度充实提升产业集群的素质和影响力,今年上半年计划在兰考召开产业集群工作会,请有关企业届时与集群或地方有关领导一同参加。


——标准专利工作。2022年对标委会工作给出了具体指标要求,要求完成标准制修订达到45个(国标10个,行标30个,团标5个),力争专利授权量突破1500项(发明专利超过20%),与南京艺术学院联合开展科技论文评选活动,内容涵盖乐器制造、新材料新科技新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技术应用等。在专利成果的签约转化方面争取有所突破。


——数据交流工作。在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和知识产权局等权威部门有关数据基础上,协会加强行业直报系统工作,将直报范围逐步扩大至全部规上会员企业、产业集群,结合行业调研情况,综合分析研判行业发展趋势,撰写有关经济运行报告和行业发展白皮书等。利用协会自身媒体、业内媒体和跨界媒体资源,在会员范围内开展信息打包服务,助力企业品牌宣传;通过与国际组织的友好合作,建立国际间信息和数据的互通机制,并在具体活动中开展合作,有效促进国际交流水平和层次提升。


五、完善评价体系,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为体现产业基础工作效果和激发乐器制造业活力,协会在以往工作实践基础上,结合行业和会员企业需求,将综合评价表彰和赛事活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持续完善。


——科技创新。科技是动力,协会从科技论文、科研项目评选,到科技平台建设、科技十强评价、行业50强表彰、全球业界新品首发,再到行业科技之星、行业工匠、轻工大国工匠等评选,力求从全方位对行业的科技创新给予荣誉和激励,着力推动行业企业加快创新发展。


——职业技能。人才是基础,协会依据《国家职业大典》分类目录所涵盖的9+2个乐器职业目录,将职业技能考评相关的标准、教材、题库的制修订工作列入主要日程,同时按照创新赛事活动、加快人才培养、赛评结合原则,全国钢琴调律师职业技能竞赛由四年一次缩短为三年一届,努力办好国际提琴及琴弓制作大赛,规范提升吉他制作大赛的规模和影响力,尽早将其列入国家二类职业大赛。


——器乐文化。应用是途径,协会积极推广6·21国际乐器演奏日,开展国民音乐教育大会,支持举办“敦煌杯”民族器乐系列大赛、“上海之春”国际管乐艺术节、国际电子音乐大赛,探索举办“未来音乐节”等活动,无不是在为扩大音乐人口、培育和挖掘乐器现实和潜在消费群体所做的努力。


各位同仁,新的一年,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攻坚克难, 砥砺奋进,深化产学研用结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打通科技创新堵点,提升音乐教育水平,依靠科技创新与音乐教育的有效融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持续实现“乐器成为家庭标配、音乐成为生活刚需”的愿景目标,共同建设现代化乐器强国不懈奋斗!

杂志期刊

2024年第3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