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刘月宁:音乐是中欧交流重要着力点-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全国政协委员刘月宁:音乐是中欧交流重要着力点

全国政协委员刘月宁:音乐是中欧交流重要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1-03-10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中国音乐是偏感性的,像中国的水墨画一样,讲究留白;西方音乐,特别是欧洲音乐是丰满的,一些音乐家同时也是数学家,他们的音乐是偏理性的。”刘月宁说,“中国和欧洲在音乐上是互补的,在音乐领域加强合作,不仅是音乐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双方进一步交流的突破口。”


两会间隙,全国政协委员、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中东欧分会会长刘月宁接受了本报专访。她结合自身实践,介绍了全球,特别是中国和欧洲音乐交流的必要性。



中西方音乐优势互补

刘月宁早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后留校任教。曾任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访问学者,并在乌克兰、捷克等国担任客座教授,对中国和欧洲音乐都有较为深入地了解。


她说,中国音乐和欧洲音乐是互补的,对全球音乐发展有各自不同的贡献。欧洲音乐是“冷”的、偏理性的,比如德国音乐家巴赫,乃至古典音乐,许多篇章是经过推敲和计算出来的。中国音乐更加随性,是一种流动的、和谐的美。另外,西方音乐很丰满,而中国音乐是有留白的,中国人常说的“大音希声”,就是这个道理。


“交流对于音乐自身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促进全球音乐不断推陈出新,朝着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能够促进一种‘共鸣’。”刘月宁说。




音乐是最佳的桥梁

过去的一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一系列跨国音乐交流活动仍开展得如火如荼。德国伯乐高级文理中学的师生改编演唱了中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为武汉市民加油打气。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汉语桥•五洲乐:中国音乐文化线上国际夏令营”,全球68个国家的青年共同参与了其中的“全球音乐才艺视频大赛”。


刘月宁担任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主任,她介绍说:“除了‘汉语桥·五洲乐’线上国际夏令营,去年3月,我还作为总策划和领衔演奏者,联合丹麦、德国、乌克兰等6国青年音乐家以‘云合乐’的形式推出了原创抗疫主题MV《风和日丽》,这个作品在中外各大网站上的点击量达到了1.4亿人次。”


“我们常说,音乐没有国界,语言的尽头是音乐。音乐常常能震撼人的心灵,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因此,音乐是国与国之间交流沟通最好的载体,是一座最佳的桥梁。”刘月宁说。


音乐领域的交流交往经常能超越音乐本身,刘月宁的音乐会就时常具有外交属性。她说:“音乐是有情感的,这是它独特的魅力。人们因为音乐而相聚,从而产生某种情感的共鸣。因此,世界是可以通过音乐来促进相互理解的,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可以尝试音乐先行。”



后疫情时代音乐交流的建议

刘月宁在这次两会上贡献的其中一份提案是《关于后疫情时代中国音乐海外传播可持续发展有效路径的建议》,包含了3项具体内容。在接受采访时,她说,不光是中国音乐的传播,全球音乐在后疫情时代的交流也应该如此——


首先,要解决新媒体平台的问题。整合传播窗口,形成集聚效应,吸引更多高校和机构参与进来。


第二,要重视技术问题。比如5G等技术在搭建线上平台当中的运用。


第三,政府部门要鼓励和支持音乐院校和团体,创作形式多样的作品,参与到跨国交流当中。


“各国之间的交流很重要的一点是‘和而不同’,在音乐领域也是如此。正因为不同,才更要交往。概括起来就是两个词——尊重与分享。这样我们才会拥有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刘月宁说。(欧洲时报)

杂志期刊

2024年第3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