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动三十载 大音无疆界——洛舍钢琴30年-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琴动三十载 大音无疆界——洛舍钢琴30年

琴动三十载 大音无疆界——洛舍钢琴30年

发布时间:2014-04-23

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2014417日,适逢中国乐器协会六届六次理事(扩大)会议暨第十一次常务理事会在浙江德清洛社镇胜利召开之际,德清洛社钢琴创立30周年庆典在当地东衡村拉奥特音乐厅同步举行。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安志等领导,浙江德清县洛舍镇党委书记沈月强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乐器协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以及理事等120余名行业代表出席庆典活动,安志理事长对洛舍钢琴产业集群取得的社会成就表示祝贺和肯定。活动现场,农家兄弟丁海文、丁海武的四首联弹《梦中的婚礼》等围绕钢琴展开的文艺演出,以及企业为普及音乐文化捐献钢琴的善举,都在预示着这片吴越热土,正在从钢琴工业化发展模式中向乐器文化产业谋求深度转型。

 

中国乐器协会安志理事长致辞                 德清洛舍镇沈月强书记讲话

产业规模初具  德清洛舍亮出钢琴文化名片

作为“木业重镇,钢琴之乡”,上世纪80年代,德清洛社从全国第五家钢琴企业——湖州钢琴厂启程,历经30年创业发展,木业与钢琴产业协同发展,钢琴产业集群抱团经营,从家庭手工作坊成功向产业化配套分工协作转型,形成较为完整的钢琴产业链,逐步实现从实用型向艺术型产品研发和营销模式的转型。迄今,洛舍钢琴产业集群产能近5万架,占全国钢琴总产能1/8,现已形成拥有40多家钢琴企业、30多家配件企业的产业集群,骨干企业稳步成长,产销规模、品牌建设、互利合作成果显著。

中国乐器协会领导参加洛舍钢琴三十年庆祝活动

近年来,洛舍钢琴积极开展钢琴质量检测与专家鉴评工作,产业园区企业联手参加国际乐器展和各项文化推广活动,产业实力与市场影响力有效提升。随着洛舍钢琴注册集体商标,钢琴成为德清发展文化名片。当前,德清地区正在打造集钢琴制造、设计、展览、销售、培训、旅游、文化为一体的钢琴文化产业园,已被列为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122工程项目之一。钢琴产业成为洛舍重要支柱产业,有利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人口就业,已具备创建特色产业基地的基本条件。

农民丁海文兄弟俩现场演奏钢琴曲

三十年三级跳  洛舍钢琴产业历史脉络梳理

纵观洛舍钢琴产业30年发展,以十年为关键时间节点,当地钢琴产业完成战略转型的三级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背景下,洛舍钢琴从乡镇企业向工业化模式第一次转型。为引进钢琴制造人才,洛舍政府不惜重金,从上海钢琴公司引进专业钢琴技师,形成洛舍钢琴最初的人才基础;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洛舍钢琴乡镇集体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个体经济的活跃参与,在此期间,有近30多家钢琴新厂相继创办。1991年,洛舍钢琴迎来第一笔外贸订单,8架洛舍钢琴走出国门,远赴北美,开启洛舍钢琴外销出口大门。

少儿钢琴教育在洛舍蓬勃发展

创业的第二个十年间,多数洛舍钢琴企业完成转制,以家庭作坊式的钢琴零配件组装成为产业主导,湖州华谱、乐韵、杰士德、海尔钢琴应运而生。由于各家钢琴企业经营理念尚不成熟,在解决温饱小农经济思维模式下,洛舍钢琴当时被扣上低档钢琴的帽子;从2004年至今,经过国家宏观经济和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洛舍钢琴经理人的运营意识不断转变。成规模钢琴企业开始购置土地,年产超过千架次的钢琴企业有近20家,钢琴音板、键盘、马克、外壳等配套企业相继问世,产业上游配件企业分工愈发细化。企业集体注册洛舍钢琴商标,参加海内外国际乐器展和各类音乐文化活动,品牌意识逐年增强。20038月,珠江集团与德华集团合作投资创办珠江德华钢琴有限公司。2005年,政府扶持洛舍成功举办首届钢琴文化节,接轨沪杭钢琴市场,不断拓展洛舍钢琴品牌影响力。同年,美国公司投资20万美元创办罗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杰士德钢琴与德国钢琴公司,乐韵钢琴与奥地利“克拉维克”钢琴品牌相继展开技术合作。搭载国家文化产业和出口创汇的政策快车,洛舍钢琴进入产业发展提速期。

立足文化创新  突破传统思维瓶颈

随着产量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容,从品牌的包装,营销渠道的管理和扩展,成为洛舍钢琴产业升级的关键要素。如何从单纯的产品生产到文化打造,如何集中各方优势,形成产业互补,成为打造洛舍钢琴产业园区的首要问题。在产业经济专家调研中发现,洛舍钢琴在国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但产业园区内的单项品牌的产能和社会影响力却是有限,通过参与市场竞争,洛舍钢琴企业逐渐感觉的,产业分散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和气候,洛舍镇政府看到发展的瓶颈和问题,打造地区文化产业成为执政者和企业经理人选择的创业突破口。

 专业教师现场演奏钢琴

2007年,中央电视台走进洛舍,针对洛舍乡镇企业发展拍摄专题片《乡情》,并在CCTV中文频道播出。美国高校教授连续多年针对洛舍钢琴产业发展开展调研,并将调查结果形成案例,编入美国MBA通用教材。2011年, 浙江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钢琴音乐谷”在洛舍启动,并拨专款用于规划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动工;2012年,集钢琴展示和文化交流的钢琴文化馆在洛舍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见证洛舍钢琴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2013年底,洛舍人民政府正式向中轻联和中国乐器协会提出了“中国钢琴之乡”的申请。这一连串的举动,体现出当地政府“木业重镇,钢琴之乡”的兴镇理念和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同时,洛舍钢琴企业与时俱进,结缘上海世博会,在生命阳光馆奏响洛舍钢琴。奥地利茜茜公主的王宫里收藏洛舍钢琴创造文化卖点,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周广仁、石叔诚、孔祥东、郎朗、理查德克莱德曼加盟助阵。洛舍钢琴在品牌创建的路途上,不断拓展视野,谋求文化的深度转型。

洛舍钢琴产业未来布局与升级策略

钢琴作为舶来品,能够在德清落户,并形成集群式发展。可以说,其中有创业初期的偶然因素,也映射出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对于钢琴企业而言,参与生产制造的是文化产品,但经营者的营销思维若停留在简单商品买卖关系上,那么产业也无未来可言。面对洛舍钢琴产业集群的发展,如何实现钢琴品牌化、集群化、配套分工专业化、市场定位差异化的协同发展,如何站在全局高度进行产业集群分工和品牌架构总体设计,诸多要素正在考验着洛舍党政领导群体的全局执政智慧,同时也要求企业经理人展示出更加开阔的胸襟和市场共赢精神。

洛舍钢琴专业调律流水线

当前,抱团经营,优势互补,洛舍钢琴已形成完善的钢琴配套产业链,但区内品牌的特色定位和差异化发展,负责协调整个产业集群的营销团队,以及地区行业自律公约,都尚未进入贯彻和执行阶段,拳头产品的打造和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仍有待提高。值得肯定的是,洛社镇政府和地方钢琴协会,包括企业经营者都意识到企业规模小,发展分散存在的弊端。当地各企业也在积极尝试抱团经营, 如组团参加德国法兰克福乐器展, 展示洛舍钢琴集体形象。在地方行业协会的引导下,洛舍钢琴园区内企业表示,要通过扎实有效的科研与技术创新,未来产业分工将更加清晰明确,钢琴码克、击弦机、键盘、外壳将由专项企业负责,同时高度整合产业基地内的营销团队。作为中小型企业为主导的地区产业集群,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针对产品结构和产能采取灵活应对措施, 特别是洛舍本地木工资源丰富,深挖产品外观的学习和设计优势。在地方行业协会的引导下,集中不同企业优势资源,做更具挑战的品牌文化构建与发展大事。

对于如何引导企业资源整合,政府宏观调控是核心要素。政府要协助并监督企业做好钢琴质量的把控工作,积极推动产业区内钢琴检测中心的建设工作,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管体系。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开展与相关大学、科研部门的交流合作,建立钢琴相关的学生实习基地,以为人才的培养、引进并留住人才做好铺垫工作,加紧推动人才本地化、本国化进程,以推动本地钢琴企业的"产学研"进程;其次,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搭建的平台,启发、引导现有企业进行产能整合、技术力量整合、人才整合、品牌整合等,加强洛舍钢琴企业的凝聚力,及时掌握企业发展重要的市场信息,加强与区外的知识源地的联系,促进信息的高效流通,以期获得更多隐含经验类知识,壮大产业区的软实力。同时制定洛舍钢琴近期、中期、长期的消费者定位万案,与市场需求同步发展,而不是盲目追求品牌提升,使乐器产业与文化产业和音乐教育事业的结合,扩大内需,推动洛舍钢琴产业的发展。

乐器行业同仁参观洛舍钢琴企业展示厅

 

结束语

从全球钢琴市场发展趋势看,无论是新近的钢琴企业,还是具有品牌沉淀的钢琴,都同时汇聚在中国这个特殊的钢琴市场,一时间中国的钢琴市场变得错综复杂。在初创和发展过程中,洛舍钢琴饱受廉价低端钢琴的非议,但无论怎样,洛舍钢琴作为区域性产业集群,所形成的产业发展和音乐文化现象,正在逐步被市场和社会家庭所接受和认同。洛舍钢琴正在钢琴工业化运营模式中,不断探寻摸索发展方向和品牌文化个性,希望在执政者和经营者的群策群力下,面对未来,德清洛舍打出一张持久漂亮的钢琴文化之牌。(黄伟)

 

 

杂志期刊

2025年第10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