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国音乐制品行业回顾-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2012年美国音乐制品行业回顾

2012年美国音乐制品行业回顾

发布时间:2013-04-15

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中国乐器协会网讯:有句谚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年初举办的美国NAMM乐器展览会上,乐器制造商带着厚厚的订单满载而归,经销商谈吐乐观,脸上洋溢着自信笑容,经济危机的阴霾历经4年之后似乎“重现天日”。NAMM展会开局良好,让人们有理由相信2012年会是业务活跃的年份。然而好景不长,1月份经济复苏步伐到6月份即有所减缓,之后一路下滑直至第4季度嘎然而止。

2012年是美国总统选举之年,根据近30年数据分析,总统大选并不会对音乐制品行业造成显著影响。如果政治因素对行业无所影响,那么究竟是何种因素造成当前行业增幅放缓?

市场信心不振,产品销售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零售前景黯淡,这些仅是症状而非原因。为深入了解行业究竟会受到何种影响,首先应当对美国业内最大的音乐制品经销商“吉他中心”做一分析。

作为市场领军者,吉他中心的业绩反映了其坚实基础和占据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如果不是5年前出现的融资风波,公司发展速度要比现在还快。当时,贝恩投资公司出资21亿美元收购这家龙头乐器连锁零售商,并期待着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作用下能够再次快速扩张,但此举却使公司在扩张过程中背负沉重债务负担。在近1万余名辛勤的员工共同努力下,当年吉他中心经营性收入达7200万美元,却依然难以抵消公司每年1.65亿美元的成本。

根据吉他中心的负债情况,评级机构“穆迪”和“标普”公司曾一度下调公司信用评级。收不抵支已成不争事实。人人都在猜测究竟应如何破解负债难题,而在这段过渡期内,本应更好地保住并拓展市场份额,但吉他中心管理层却不得不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优化公司财务结构上。类似吉他中心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这充分说明,只有有效化解不良债务,才能不断促进经济复苏和增长。

2012年,各家企业均或多或少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庆幸的是,由于强化产品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得当,注重财务收支比例平衡,行业里有为数不少的公司表现出色。例如,声学吉他基本未受经济危机困扰:2012年,马丁吉他在墨西哥的纳维亚拓建了生产基地,以此满足该品牌吉他的全球市场需求,此外,为更快地处理成品发货,马丁吉他公司还在宾夕法尼亚州新开了一家乐器分销中心;2012年,由于吉他需求强劲,加之在中国的生产成本上涨,芬达吉他公司也宣布在墨西哥的恩赛纳达设厂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与此同时,芬达公司的新总部迁往亚利桑那州。

过去十年,世界生产趋势一直是从西方高成本地区向东方低成本地区转移。但2012年,由于中国人工成本一路走高,首次出现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迹象。美国康塞尔玛管乐公司总裁约翰·斯托纳表示,制造回迁美国后,公司生产的产品品质更高,为经销商供货更及时;克鲁格公司也采取了相似策略,将其生产从中国迁回加州。“尽管美国人工成本比中国高出四倍,但效率却高出三倍,这样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运输成本、发货时间和产品质量问题。”

生产基地转移受多重因素驱动,包括劳动成本、制度规则、汇率货币和交通运输,这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乐器和音响制造商,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形,起码从产量而言不会永久持续下去。回想1955年,美国管乐制造商曾集体游说华盛顿,要求对法国制造的便宜长笛和萨克斯予以限制。产品生产地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要想营销成功,必须采用多元化市场战略,在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如韩国三益乐器集团加大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力度,加强吉他和钢琴的质量,以此更好适应全球乐器市场。同样,作为行业协会,国际音乐制品协会也积极在全球寻找新的市场开发机会,2012年与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在莫斯科联合举办了首届展会。NAMM总裁拉蒙德表示,“要更好地帮助会员寻求新兴市场机会。”

2012年,网络乐器销售的快速发展,迅速聚拢了35岁以下消费群体的关注。网络销售的重要性无可置疑,过去12个月音乐制品行业发展形势表明,要想快速取得市场认可,商品发货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比零售形态更重要。为强化库存管理能力,在网路销售持续增长情况下,Sweetwarter琴行在印第安纳州原面积20万平方英尺分销中心的基础上再次增加11万平方英尺。同时,不少网络乐器销售商表示,即使乐器网站展示全面,产品有价格竞争力和具备良好仓库条件,也并不能确保市场营销成功。网上提供的乐器折扣价往往会陷于价格竞争,如何规范网络销售秩序,对网络销售商提出新的挑战。

另据传统琴行反馈,2012年情况也是喜忧参半。2012年前3季度,美国前几大零售商销售额为2.49亿美元,相对上年的2.67亿美元下滑7%。随着信息技术加速发展,顾客往往先去琴行旗舰店试用某乐器,离开后旋即在苹果网站订购。这种新型消费模式让百思买公司防不胜防,只能宣布关闭50家琴行。

在行业前进过程中,重组和并购也是衡量未来发展潜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而言,若发展前景不明朗,人们不会斥巨资收购公司。2012年的几宗并购显示出行业未来发展的活力。吉普森吉他公司收购了三家音响公司,将其整合为公司旗下的一个部门,此举强化了吉普森在音响市场中的地位,吉普森总裁亨利表示,“并购后将大大增强公司竞争实力”。另外,一家私募投资公司斥资5800万欧元收购法国管乐制造商布菲。广州珠江钢琴集团公司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约1亿美元。2011年,这家中国最大钢琴生产公司的产量超过10万架,销售额1.85亿美元,净利润2300万美元。相对于中国乐器界的投资热情,美国同行则显得较为平静。2012年,美国芬达吉他公司也曾考虑公开上市,但市场投资者热情不足,最终公司不得不撤销上市申请。

从音乐教育层面分析,2012年,美国各州财政预算经费紧张,教育体系遇到新问题,政府可支配收入减少,但本年度校园各类管弦乐器销售额却增长4%,成为表现最佳的产品门类,原因何在?我们认为这恰恰体现出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当开展校园乐器活动时,家长都会鼓励子女积极参与。

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一直是提高音乐制品附加值的有力因素,它也可以协助乐器演奏者提升表现力,营造出更具创造力的音乐空间。

100年前,生产流水线工艺技术不断进步,有利地提高了零件组装效率,从而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钢琴。与此情况相似,2012年行业发展受社会数字技术进步推动,苹果软件,平板电脑,教学课程,虚拟软件及各类应用程序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类低成本甚至免费应用软件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乐器销售,丰富了行业内涵。

20年来,乐器和音响销售反映出人口结构在不断调整,有竞争力产品脱颖而出,行业销售一直稳步增长。无论吉他、键盘还是耳机,消费者面临的选择更丰富。由于电脑技术与音乐制品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可以预见,今后数字型乐器的开发将成为厂家研发的重点,大众将不断提高对音乐的创意要求。尽管传统的摇滚、爵士、古典或乡村等音乐形式依然受大众追捧,但通过数码技术创造、开发、合成的音乐表演形式也在日渐风靡,在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反过来也有力地推进了乐器市场销售。

回溯历史,音乐制品行业曾在历经世界大战,自然灾害的重创后依然生机勃勃,焕发活力,那么当前8%的失业率和房地产形势下滑带来的暂时性困难根本不在话下。正如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言,“音乐是人性中最为自然的美好表达”。在业界人士勤奋努力下,行业总会蒸蒸日上,繁荣进步!(常杰编译自美国《音乐贸易》2013年第1期)

杂志期刊

2025年第10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