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人才“鼓浪屿造”的思考――人才的聚合是培养钢琴精英的关键-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钢琴人才“鼓浪屿造”的思考――人才的聚合是培养钢琴精英的关键

钢琴人才“鼓浪屿造”的思考――人才的聚合是培养钢琴精英的关键

发布时间:2008-03-10

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中国乐器协会网讯:据厦门广电网报道,昨天晚上,在第十六届美国音乐公开赛获得两金三银一铜的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的六名学生,为厦门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汇报演奏会。这六名获得国际钢琴大奖的孩子,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鼓浪屿造钢琴人才,昨晚的演出也因此受到厦门观众的热捧,但是欣喜之余,人们也在思考:为什么有琴岛美名的鼓浪屿这么多年来才有了真正的本土制造


20世纪初钢琴传入厦门后,鼓浪屿岛出现了学习和演奏西方音乐热,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氛围,目前不到2万人的鼓浪屿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被誉为琴岛,曾经走出了像殷承宗、许斐平等这样的国际钢琴大师,但他们大都是离岛成才的。


中国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在这个小岛上大家沾沾自喜觉得有那么多人会弹钢琴,我们有家庭音乐会但这是属于钢琴进入厦门后,是普通市民的生活这样的特点,但是要论他的竞技水平来说实在不好。


鼓浪屿虽然有着悠久的钢琴文化,但当全国的钢琴教育逐渐系统化、专业化的时候,鼓浪屿在音乐高等教育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师资力量也十分薄弱。


现在我们的市领导有意在真正的把厦门从建成一个钢琴之岛,投入力量在做,引进一些海归的老师,还有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支持,对于厦门的钢琴音乐教育肯定是有一个推动。厦门在很长的时间没有引进好的师资,因此就没有更好的钢琴水平。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分校校长杨鸣:厦门出来的人都非常聪明,但是他自己没有精加工这个能力。


 


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教师留法钢琴硕士尤洋是这次比赛的带队教师之一,曾多次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他说,要想在国际比赛上获奖,参赛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在每一堂练习课上,他都会把自己在国际比赛中取得的经验传授给这些孩子,他们会吸收到以前的人所不能吸收到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薛晓明:这些获奖学生的老师他们的经历是中西文化的结合,这也是他们现在使学生能够获奖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了。


音乐学者们认为,要想使鼓浪屿琴岛美名实至名归,重要的是要让本土培养的优秀音乐人才不断涌现,这就需要重视优秀师资的引进,中央音乐学院钢琴分校办在鼓浪屿就是一种不错的尝试,这样的尝试实现了中央音乐院校和鼓浪屿两个钢琴优秀资源的结合,能够聚合优秀的教师,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国际钢琴大奖有了鼓浪屿制造与师资力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陆续聘请苏联专家在中国进行钢琴人才的培养,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培养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他们游学海外,学习和积累了很多国际钢琴比赛的经验,而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又吸引着他们回国献力,使中国的钢琴学科教育逐步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央音乐学院钢琴分校的设立,为鼓浪屿带来了更多优秀的海归钢琴人才,这为国际钢琴舞台上有纯鼓浪屿制造打下了基础。

杂志期刊

2025年第10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