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迎来国内最大管风琴-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鼓浪屿迎来国内最大管风琴

鼓浪屿迎来国内最大管风琴

发布时间:2007-10-11

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中国乐器协会网讯:据厦门早报1010报导:4层楼高、35吨重的百年管风琴,你见过吗?109日起,从美国波士顿运来的这件稀世珍宝,被“肢解”装到5个集装箱,从嵩屿码头出发陆续运抵鼓浪屿,直奔位于鼓浪屿八卦楼的风琴博物馆。一旦这架从美国波士顿教堂购得的管风琴安装完毕,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管风琴。搬运现场拖运组件的人力板车蜿蜒成景


  目前我国最大的管风琴是北京国家大剧院新安装的管风琴,共有6500个风管和80个音栓。而这架管风琴高达13、宽12.5、厚3.5,重35吨,共有7451个风管和133个音栓。


  据风琴博物馆馆长胡友义介绍,这架超大型管风琴原是在波士顿伊玛教堂使用。今年,波士顿伊玛教堂决定更换一架电子控制的管风琴,胡友义得知后立刻买下了这件庞大的乐器。从澳大利亚请来的管风琴专家伊恩介绍说,很多那个年代的管风琴如今都已经变声,但这架管风琴仍然保持了自己浪漫而又带有交响乐风格的琴声,非常难得,“要是现在造这样一架管风琴,大概需要5500万人民币”。


  该管风琴的拆运工作今年7月进行,12个人花了3周时间才完成,而拆成的数千个组件被分装在5个集装箱里。目前,这些管风琴组件都已抵达厦门口岸,其中3个集装箱已经通关,另外2个集装箱也将于近日通关。


  装有管风琴组件的这些集装箱,从昨天开始从鼓浪屿三丘田码头上岸,然后被运往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原闽台馆存放。昨日上午830分,第一个集装箱从嵩屿码头出发,航行2小时后到达鼓浪屿三丘田码头。由于鼓浪屿上缺乏大型交通工具,只能由人力板车将管风琴组件拖运入馆。一路上,蜿蜒的板车队形成了一道特殊的景观。


  昨天,运抵鼓浪屿的只有2个集装箱,全套管风琴组件预计在5个工作日内运送完毕。先睹为快7451个风管金属成分各不同


  这架管风琴用了两个国家不同时代的风管和装饰,一部分为1890年英国制造,一部分为1917年法国在加拿大的克纳迪亚管风琴厂制造,因此具备了法国和英格兰两种风格。而外框橡木的图案则是由法国艺术家手工雕刻而成的,音栓是由当时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林伍德设计,音色上既能够演绎浪漫风格,又对交响乐恢弘的气势驾驭自如,因此成为至今闻名于世的精品。这架管风琴建成的时候,是当时北美最大的教堂管风琴。


  在昨天的搬运现场,只见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把组件从板车上卸下,抬进原闽台馆内安放。这些组件大小不一,大的需要几个人才能抬得动,小的却比巴掌还小。而记者在风琴博物馆内看到的部分风管有拳头粗细,长达数米,模样看起来像是白铁管子。有些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这些风管的真正材料是什么,但据说管风琴的发声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些管子,它们的材质各不相同,发出的音质就有差别。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终于发现,乍看起来模样差不多的风管,却闪着不同颜色的光泽。工作人员说,这是由于铸造时各种金属成分的比例不同而形成的,这样的差异使管风琴发出了独特的乐音,因此风管的材质比例一直是生产厂家的独门配方,不予外传。


  由于是由两部分不同年代和国家生产的风管组成的,因此工作人员在摆放组件时也按照英式和法式风格分别放置。在管风琴工程师的指导下,人们还按照日后的安装顺序将大大小小的零件分门别类放好。尽管原先用于保存闽南地区木构件的闽台馆防潮效果不错,但对于管风琴这种基本由木构组件制成的乐器,馆方还是决定采取进一步的防潮和防腐措施。

杂志期刊

2025年第10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