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卖钢琴成了全国第三-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文艺青年卖钢琴成了全国第三

文艺青年卖钢琴成了全国第三

发布时间:2009-08-17

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中国乐器协会网讯:815武汉晚报以“文艺青年卖钢琴成了全国第三”为题报导了武汉银可可琴行总经理何浩的消息。文章说:52岁的何浩,坐在他那台全省独一无二的世界名琴施坦威前,感慨万千。他说,这台琴售价是150万,而20多年前我创业刚起步时,却是身无分文。


1984年,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何浩,在中学当了一段时间的语老师后,和几个文艺青年,组成了名为武汉星星少年智力开发的公司,想大干一场。然而,对经商一无所知,也没有一分钱积蓄的何浩四处乱撞,他做过服装推销、搞过广告策划,还搞过两年的星星艺术学校,但都没有什么起色。


1987年,海南建省,何浩成为当年南下的百万淘金大军中的一员,他和另一位同伴在海口找了半个月,发现当地没有艺术培训的机构,于是,就把星星艺术学校搬到了海口,再从武汉买了些电子琴,边搞少儿艺术培训班,边卖电子琴。


经过三年的努力,何浩终于赚得人生第一桶金:30万元。


彭刘杨路开出第一家乐器店


1991年,何浩回到武汉,他四处寻找做生意的项目,在武昌彭刘杨路,他发现,这条街上大多是卖演出音响,没有一家乐器店,于是,何浩租下了第三医院对面不足20平方的小房子,开起了一家小店,店名就叫“银可可”,专卖电子琴。


之所以起这个店名,何浩颇为自豪地解释:“可可是我儿子的名字,银是所有乐器的色调,银可可,就表示我要像热爱我儿子一样,热爱我的这个乐器店,热爱这个事业。”不久,销售量月月攀升,生意非常火爆。


当年的老街坊,都记得何浩成天忙碌的身影,特别是他做出的不寻常之举:请日本演奏家在街头演出、开办少儿电子琴比赛等等。


三年后,攒足资金的何浩,开始转向销售乐器之王——钢琴。


音乐街乐器老板多是他徒弟


从解放路到彭刘杨路,如今被称为武汉音乐街,街上汇聚了四十多家中外乐器店,这些乐器店的老板,很多都在银可可琴行打过工,后来独自开店创业。因此,何浩被誉为“音乐街之父”,四年前武汉音乐街商会成立时,众人一致推举他为会长。


银可可琴行一直稳居音乐街上领军地位,近些年来,不断有人上门游说何浩:“我们一起搞个牌子,自己做钢琴赚大钱吧。”都被何浩婉拒。何浩告诉记者,谁不想有自己的钢琴品牌,但首先要衡量一下,自己有制做钢琴的人才和实力吗?国内目前大约有400多个钢琴品牌,但真正称得上名品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


在武汉,有人自己办厂然后销售自己的产品,木材、工艺不过关,却以高额回扣聘请钢琴老师当“托”。何浩是个嫉恶如仇的硬汉子,昧良心的事他不干。多年后,他成为世界钢琴第一品牌施坦威、世界销量第一品牌雅马哈、中国销量第一品牌珠江的湖北总代理。


目前,银可可琴行的生意不仅稳居全省第一,在全国也是了得:雅马哈销量全国第三,珠江销量全国第五,这一成绩令全国众多经济发达城市震惊不已。


让孩子心甘情愿学钢琴


何浩的生意越做越大,但有一件事让他苦恼,那就是:在当下,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并不是自觉自愿学音乐,而是在家长的强迫下弹钢琴。每每看到在家长的训斥下流着泪弹琴的孩子,何浩感到心痛。


如何让孩子打心眼里真心热爱音乐?带着这个问题,近几年,何浩考察了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得出的结论是:普及大众音乐,应该从社区起步,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让孩子们在音乐的熏陶下,不知不觉地进入音乐的自由之境。


几年来,何浩与有关机构合作,举办了多场世界顶级的文化活动和赛事,包括百名琴童与郎朗齐奏,刘诗昆、殷承宗以及美国、加拿大等著名钢琴家来汉演出等。


在中国,中心城市2%左右的家庭拥有钢琴,而在欧洲是10%以上,何浩认为,琴行在这方面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杂志期刊

2025年第10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